计算中心与北大同辉
北京大学化学院、元培学院教授 王德民

 

北大计算中心对我的教学、科研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十多年来,我与北大计算中心既有工作上的来往,又有朋友间的深情,是我人生中的挚爱珍宝,回忆起来真是一种享受和欢愉。计算永远,计算中心与北大同辉。

1976年“文化大革命”一结束,我跟着徐光宪(2009年获国家最高奖)和黎乐民二位院士学习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文革”结束后不久,国内第一篇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化学院韩玉真教授编制)和论文(徐光宪等)就是在计算中心完成的,那是国内也是北大自制的第一台计算机,当然速度较慢,且时而会出毛病,得随时修理。计算一个小分子(如甲烷CH4)常需通宵达旦。中心的童建昌教授对软、硬件都极内行,经常陪伴我们随时排除故障,帮助我们改进计算方法、提高速度、减少内存。之后的二十多年,我的量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以及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中心完成的,获得了许多有意义的计算结果。三十多年前,数据是用黑纸带上打孔输入计算机的,打孔是一项数据量极大、修改极麻烦、需要极细心的工作。多年来,中心的梅荣君、郭忠秀、闫胜利三位老师为我的大量数据和符号在黑色纸带上穿孔,速度很快、极少有错。

1993年,计算中心成立成人教育办公室,首届主任是吕凤翥教授,至今已有二十年。从成立到今天,我一直参与《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高等代数》几门课的教学工作。我感到中心成人教育的领导和教师一贯严肃、认真,对学生既热情关心(包括生活困难),又严格要求他们细心听讲、勤做作业、多与老师讨论问题;教导学生既要学好知识和技能,更要学做诚实高尚的人,特别是严守考场纪律,让同学们感到在北大三年真能学到知识和品格,而非混张文凭、欺骗青春。有好几位女学生怀孕听课,学习努力、成绩优异。担任班主任的孙玉华、梅荣君老师常年周六、日都忙于关心学生工作。所以,二十年来,学生从几十名发展到今天的近千名。毕业后,不少学生工作优秀或考上研究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作为行政领导的副主任孙光斗教授平易近人、关心教师、工作求实、不尚空谈,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前几年,我虽不是中心的编制人员,但因我的教学需要,希望他能帮助给我拨一台笔记本电脑,不久他就周转了一台给我使用。过了一年,又换了一台升级的电脑。至今我用得顺利开心。

使用笔记本电脑过程中, 多年来常常一遇到不懂的问题或缺些小零件,我就会到运行室找张珉和黑振强老师,他们总是热情地帮助我解决软硬件问题。

凡此种种。多年来,在计算中心,我获得了事业和友情双丰收,她是我的敬爱。